进口阀门

自力式调节阀

氮气减压阀

燃气电磁阀

全国服务热线 :

13299976093(微信同)

天津特殊儿童教育:为什么自闭症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更好?

分享到:
点击次数:1959 更新时间:2019年06月20日14:30:45 打印此页 关闭

你是不是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机构里做的很好,回到家以后就不做或者做的很少,甚至问题行为一大堆。以为是泛化没有训练好,但真的只有泛化影响孩子在家的能力吗?为什么老师说1句比家长吼10句还管用?


  • 老师的话到底有什么魔力?

孩子在学校机构与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不一致,这个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为什么孩子在机构和在家会有不同的表现?因为孩子在家里与家人打交道的历史,与在机构和老师打交道的历史是一样的。

面对同样的任务,孩子在机构就听从老师的指令,遵守规矩,在家里就能逃则逃,调皮捣蛋,因为孩子在不同的条件和机会下,做出了不同的行为选择。

timg (2).jpg

  •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听老师的?

老师和家长在对待孩子这同样一件事上,有什么不同呢?

1、  老师更讲规矩,指令更明确

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在学校,老师对待孩子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老师不会因为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逃避任务大哭大闹而妥协。老师对于什么该关注,什么该适当忽略很清楚。

同时,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强化也很及时。当老师给孩子安排任务或者下达指令时,也很明确,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

VB-MAPP的作者曾说过:任何面对面的教育训练,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机构学习,接受干预,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一定会想要逃避任务。无论是机构中的一对一个训课还是几个孩子在一起的集体课,孩子都会感受到教育本身的一种“强制性”。在孩子与老师打交道的历史中,孩子们明白,逃避并不管用,而且听从老师的指令是必要的,和其他人一样遵守“学习的规矩”会更好。

而在家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很难形成规矩。首先,孩子要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了,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其次,对于孩子的一些哭闹、情绪问题,家长很容易出于心疼、不忍或者不耐烦,而放弃坚持,想着先让孩子冷静下来。

但是,时机和方法不恰当往往会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2、  老师奖罚分明,父母有时候很难把握

在机构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就会给与强化,孩子犯错误,也会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其他解决办法帮助孩子减少不良行为。

无论是奖还是罚,都是非常及时的,要强化或改正孩子那些方面,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奖罚的给予也很明确。

有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不好的一面。孩子做的好,家长会觉得“正常的”。孩子没做好,家长会制止,但可能并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做好了没有奖励强化,没做好一直被制止,孩子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就不怪他为什么在机构做的好,但在家里父母面前就不好好做了。

timg (5).jpg

  • 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呢?

1、  尽早与老师达成配合

家长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机构的情况,近期教学目标的设定。向老师请教在家如何帮助孩子,双管齐下。

2、  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当你不想让孩子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不要总说“不可以”“你不能”“不行”改变你的沟通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多给表扬。但这不意味着只有孩子做出什么惊天大事的时候,再给予表扬,只要他遵守了规则,服从指令,都要表扬。不吝啬你的赞美,把负面变得正面,孩子会爱上与你互动的。

3、  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学习

作为家长,为了孩子再学一门专业。

家长想让自己的话和老师的话一样有效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过程中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

但是,对于孩子行为的干预,越早和学校机构配合“双管齐下”,越早付出精力去纠正去改变和孩子互动的历史,越容易帮孩子建立起行为规范。

这样的行为一旦建立,对于孩子的生活、上学、未来的社会融合都将受益无穷。

天津自闭症家长qq交流群:658906291


拓慧儿童关爱发展中心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集语言开发、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潜能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专注于为2-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社交缺陷、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展迟缓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均为立志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特教专业毕业生,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个案经历。在拓慧进行康复训练之后,众多学生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普通小学就读,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联系电话(微信)13299976093

上一条:天津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怎么解决自闭症自我刺激行为 下一条:天津孤独症鉴定:自闭症筛查应在儿童多大时进行?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