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阀门

自力式调节阀

氮气减压阀

燃气电磁阀

全国服务热线 :

13299976093(微信同)

天津自闭症学校:面对自闭症孩子的需求时,我们应该主动满足还是训练延迟满足?

分享到:
点击次数:390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8日10:44:52 打印此页 关闭

PART 1

在给孩子进行干预训练的时候,有一项训练叫做延迟满足训练,即:当孩子有所需求时,家长刻意不给与立即满足,而让孩子等待一会儿,到达一定时间之后,才给与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有的孩子没有等待就吃了面前的棉花糖,有一部分孩子等待了一会儿,但是不足十五分钟,也吃掉了自己面前的棉花糖,最后一部分孩子等待了15分钟,并且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在“棉花糖试验”中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他们在青春期、以及后来的中年时期,表现也更出色。

由此,国内外引燃了一股训练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风潮。这项训练,在孤独症干预训练中也被经常使用。

PART 2

小君在超市看见烘焙区刚刚烤出来的香喷喷的面包,于是对妈妈说:“妈妈,面包!”妈妈知道小君是想要吃面包,但是她又想到在训练机构时,老师说要训练小君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样,小君以后才能学会安静地等待。

于是,妈妈对小君说:“我们马上就要回家做饭了,现在不能吃面包了。我们下次再买吧!”

小君听懂妈妈说的话,知道妈妈不肯给自己买面包,他就站在超市的烘焙区,怎么也不肯走,后来,妈妈想拉走小君,小君一下子就在超市大哭起来了。

妈妈没办法,只得先满足小君买面包的需求,希望小君赶紧停止哭闹。小君延迟满足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训练,反而学会了用哭喊来胁迫妈妈满足自己的需求。

PART 3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培训部主任,郭延庆副教授在《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一书中提出:主动满足可以预防孩子的问题行为。

确实,没有谁会因为别人主动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大发脾气。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也一样,当他们的需求能得到爸爸妈妈主动满足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行为会相对更少一些。

就拿小君想要买面包这件事来看,小君对妈妈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买面包。

如果妈妈能够在第一时间就主动满足小君,那就不会有后面的小君在超市哭闹的问题行为了。

那么,郭延庆副教授的主动满足和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棉花糖试验”中提到的延迟满足是否相背而驰呢?

其实不然,郭延庆副教授提出:在日常的背景下,让儿童保持75%以上的主动满足率。并且主动满足的时候,要遵循四个标准:满足的心理标准、满足行为的操作标准、满足的时机标准、满足的排除标准。

其中满足的排除标准,就告诉了我们并不需要事事都去主动满足孩子。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什么时候该主动满足,什么时候该延迟满足?

小编认为,

当孩子的需求是合理,并且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孩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要求爸爸妈妈带他出去踏春时;或者孩子每天早晨都喝牛奶,突然有一天早晨要求喝鲜榨果汁时,我们都可以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

但是,遇到以下的情况,我们也应该跟孩子讲道理,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懂得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

比如,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要坐跷跷板,但是跷跷板只能两个人玩,如果孩子看见别人玩,就非要立刻自己上去玩,这是不能主动满足的。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孩子等待,锻炼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并告诉孩子,我们得和小朋友们一起排队,轮到我们的时候,才可以去坐跷跷板玩。

PART 4

在生活和训练中,我们面对孩子的合理需求应该要主动满足,这样便可以预防孩子的许多问题行为发生。

但是我们又不能事事满足,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如需要和小朋友们轮流玩游戏的时候,还是要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等待。

拓慧儿童关爱发展中心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集语言开发、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潜能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专注于为2-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社交缺陷、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展迟缓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均为立志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特教专业毕业生,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个案经历。在拓慧进行康复训练之后,众多学生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普通小学就读,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联系电话(微信)13299976093